软预算约束是一种在经济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现象。 软预算约束是指政府、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以及企业等经济主体的 “支出行为不受其收入来源与初始投入货币资金” 的约束。具体表现为在预算编制、执行等过程中,实际支出往往超过原有预算,并且能够通过各种方式获得预算以外的资源来维持支出。以下是关于软预算约束的详细介绍:
一、政府机关领域的软预算约束表现
后勤服务预算超支:以政府机关为例,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经历多次政府机构改革,虽政府总体机构数量减少并向大部门体制转变,但尚未从根本上建立以职能转变为核心、以效能为导向的政府机关行政运行经费预算管理机制。政府机关大院总量与规模尚未大量缩减,且随着后勤保障标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其运行支出规模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逐步扩张,需要财政增加预算才能维持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的正常运行。如曾建军在 2017 年的研究中指出,H 厅机关后勤服务决算超过年初预算的主要为物业费、水电费与燃气费等机关后勤服务项目。
产生原因及后果:机关大院后勤服务预算软约束系 “搭便车” 与政府机关后勤自我供给模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软预算约束必然导致政府机关预算执行不严与后勤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为解决这一问题,机关大院必须打破后勤服务垄断经营模式,代之以市场为基础的社会化运营模式,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严格执行绩效预算制度,并使预算由 “软约束” 向 “硬约束” 转变,从而控制机关大院后勤服务开支的过快上涨。
二、企业领域的软预算约束表现
对企业短债长投的影响:基于信贷供需框架,预算软约束抑制了企业短债长投。作用机制表现在信贷供需两端,信贷需求端机制为:预算软约束通过政府补助既能改善企业现金流水平,降低企业短期债务融资需求,又能增加企业资产总量,增强企业偿债能力,扩大企业长期债务融资规模,进而优化企业债务融资期限结构;信贷供给端机制为:预算软约束通过增大银行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概率,能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保障银行放贷的安全性,增加了银行发放长期贷款的意愿与规模,优化了银行放贷期限结构。信贷供需两端期限结构的共同优化抑制了企业短债长投。如王鹏和姚海鑫在 2024 年的研究表明,预算软约束首次从抑制短债长投视角,发现并解释了预算软约束具有积极一面,不仅在理论上拓宽了预算软约束的内涵,也为短债长投后续研究搭建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
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长期以来,预算软约束大多作为 “负面角色” 为学术界所诟病。然而,理论分析认为,预算软约束实际上是债权人对企业更高程度的失败容忍,这种容忍降低了企业创新面临的风险和融资约束,从而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利用 2010—2018 年中国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检验显示,企业面临的预算软约束程度越高,其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越多。进一步研究发现,预算软约束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强;预算软约束对企业策略性创新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对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如李增福和叶永卫在 2022 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预算软约束对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存在积极作用,但这种积极作用更多地表现为对企业策略性创新的促进。
三、其他领域的软预算约束表现
足球俱乐部:一个足球俱乐部如果在长期无法实现收支平衡的情况下仍能生存,就被认为面临软预算约束综合征。例如,一项对欧洲顶级北极足球俱乐部 30 年来的深入案例研究表明,在俱乐部的财务历史的最后二十年,预算约束方法软化。主要是由远方的恩人和当地银行及当地能源公司拥有的股份公司的资本注入为超支提供资金。此外,国家足球协会引入的软金融控制和监测系统未能使俱乐部摆脱软预算约束综合征。如 Bernt Arne Bertheussen 在 2023 年的研究。
综上所述,软预算约束在不同领域都有不同的表现和影响,对其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经济主体的行为和资源配置效率。
软预算约束在不同经济主体中的共性表现有哪些?
软预算约束在不同经济主体中存在一些共性表现,具体如下:
一、政府与企业间的软预算约束表现
资金支持超出约定:政府对企业打破事先的硬性约定,给予企业更多资金帮助企业运营,使企业资金水平超出原本正常经营的范围。例如,企业发生亏损或者财务危机时,国家或政府通过追加投资、税收优惠、提供补贴等方式,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使企业继续存活下去。
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与政策负担相关:在债务中性原则下,如果减轻国有企业就业负担,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得以纾解。同时,减轻国有企业就业政策负担有助于降低国有企业的效率损失。并且,债务中性原则取向的改革政策和减轻国有企业就业负担政策的合理协调具有明显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激发国有企业活力” 的作用。
二、银行与企业间的软预算约束表现
银行对企业追加资金: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学者们逐步发现预算软约束存在于银行与企业之间。银行可能在企业面临困境时,打破原有约定,为企业提供更多贷款等资金支持,使企业能够继续运营。
三、股东与经理人间的软预算约束表现
股东对经理人宽容度高:预算软约束对股东与经理人之间关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股东可能在经理人经营不善时,没有严格按照约定对其进行惩罚,而是继续提供资金支持或给予更多资源,导致经理人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约束软化。
综上所述,软预算约束在不同经济主体中的共性表现主要包括在一方出现困境时,另一方打破事先约定给予更多资金或资源支持,从而使受支持方的经营约束软化,能够继续存活或运营下去。这种现象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如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企业竞争力等。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有效硬化预算约束,以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如何有效解决政府机关领域的软预算约束问题?
政府机关领域的软预算约束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提高政府机关的管理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至关重要。以下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解决政府机关领域的软预算约束问题。
一、加强人大监管
在政府机关的财政预算方面,应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的财政预算具有审查和监督的权力。通过加强人大对政府机关预算的审查力度,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完善人大预算审查制度。建立健全预算审查的程序和标准,明确审查的重点和内容,确保预算审查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提高人大代表的专业素质。加强对人大代表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财政预算的理解和审查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
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人大应定期对政府机关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问题。
二、明确政府在财政预算中的地位
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应明确自身的职责和地位,树立正确的预算观念。政府机关应认识到财政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性,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和变更预算。具体措施包括:
强化政府的预算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对财政预算的认识,增强预算执行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确保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加强对预算调整的管理。严格控制预算调整的范围和程序,确需调整的,应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批。
三、理顺政府与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政府机关应正确处理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合理界定政府的职能范围,避免政府过度干预市场和社会事务。具体而言: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应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供公共服务和维护市场秩序上。
引入市场机制。在政府机关的后勤服务等领域,可以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
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提高政府机关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四、建立财政资金使用效果考评机制与责任追究机制
为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应建立健全财政资金使用效果考评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具体措施包括:
建立财政资金使用效果考评指标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指标,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加强对考评结果的运用。将考评结果与政府机关的绩效考核挂钩,对资金使用效果好的给予奖励,对效果差的进行问责。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违反财政预算规定、滥用财政资金的行为,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打破后勤服务垄断经营模式,实行社会化运营
对于政府机关大院后勤服务领域的软预算约束问题,可以通过打破垄断经营模式,实行社会化运营来解决。具体做法如下:
界定机关大院资产产权及机关单位后勤服务保障的范围。明确机关大院的资产归属和后勤服务的职责范围,为社会化运营提供基础。
建立以市场定价为基础的后勤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后勤服务供应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严格执行绩效预算制度。对后勤服务实行绩效预算管理,根据服务质量和效果支付费用,促使服务供应商提高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解决政府机关领域的软预算约束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人大监管、明确政府在财政预算中的地位、理顺政府与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财政资金使用效果考评机制与责任追究机制以及打破后勤服务垄断经营模式等措施的综合运用,将有助于有效解决政府机关领域的软预算约束问题,提高政府机关的管理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政府机关大院后勤服务预算软约束的产生与控制
曾建军
以法治来解决我国财政预算软约束问题
王群
软预算约束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影响机制是怎样的?
软预算约束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着复杂的影响机制。以下是对其具体影响机制的详细阐述:
一、降低企业创新风险
软预算约束实际上是债权人对企业更高程度的失败容忍。这种容忍降低了企业创新面临的风险。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时,往往面临着较高的不确定性和失败风险。如果企业面临硬预算约束,一旦创新项目失败,可能面临严重的财务困境,甚至破产。而软预算约束的存在,使得企业在创新失败时,有更大的可能性获得外部支持,从而减轻了失败的后果。这种降低风险的作用,鼓励企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技术创新活动中。
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
软预算约束也能够缓解企业创新面临的融资约束。技术创新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研发设备的购置、科研人员的薪酬等。在硬预算约束下,企业可能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创新活动。而软预算约束使得债权人更有可能在企业需要资金时提供支持,或者政府等主体可能会为企业提供资金援助。这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
三、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差异
非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强。非国有企业在融资等方面往往面临更大的困难,软预算约束的存在为其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风险缓冲,使得非国有企业更有动力进行技术创新。
国有企业:有研究指出,信用歧视和软预算约束对国有企业创新存在阈值特征。当企业从事利润较低的创新时,补偿效应大于挤出效应,较高的国有企业份额将促进整体创新水平;反之,当企业从事利润较高的创新时,补偿效应小于挤出效应,较高的国有企业份额将降低整体创新水平。
四、对不同创新类型的影响差异
预算软约束对企业策略性创新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对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策略性创新通常是为了满足短期的市场需求或竞争压力,而实质性创新则需要长期的投入和风险承担。软预算约束可能使得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风险相对较低、回报周期较短的策略性创新,而对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
综上所述,软预算约束通过降低企业创新风险、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在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类型的创新中存在差异。